面對外部形勢的新變化,當前紡織服裝行業也進入新常態。行業經濟總量增長已開始從高速向中速逐步轉變,增速已減緩為個位數增長。業內人士分析,“十三五”期間,紡織行業面臨諸多機遇和挑戰,調整深化和提升行業競爭力將成為重點,整體仍將維持在中速發展水平。
“十三五”定位將調整
中國是世界規模最大的紡織品服裝生產、消費和出口國,纖維加工總量占世界的比重超過50%,紡織品服裝出口所占份額達到37%,同時也是全球紡織產業鏈條最完整、門類最齊全的國家。
從工業增加值、出口總額、利潤總額等指標看,行業在“十二五”以來的增速明顯低于“十一五”時期,至2014年,已減緩為個位數的增長。
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,2015年上半年中國紡織行業工業增加值增速為6.8%,略低于同期全國GDP增速水平,較前幾年有明顯回落。但其較一季度有所回升,且二季度各月度,呈現持續回升的勢頭。
目前紡織行業十三五規劃正在制定中,在中國經濟發展新常態下,紡織工業將重新定位,可概括為三句話,即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民生與支柱產業,推動文化創意、引領生活方式的時尚與消費產業,高新技術應用、國際化發展和商業模式創新的先導產業。
同時,在當前中國全面布局生態文明建設的背景下,“十三五”期間中國紡織工業將從建立機制、技術和產品以及循環經濟三個層面推進生態文明建設。電子商務、智能數字化生產、節能環保等方面有望成為新亮點。在廢舊循環體系方面或有突破,有望組織開展資源回收再利用的試點示范,培育龍頭骨干企業,在政府規劃指導下建立廢舊紡織品再利用的園區和產業基地。
多重因素帶來利好
“一帶一路”戰略實施或給行業帶來了新機會。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秘書長孫淮濱表示,目前紡織行業區域結構上,產業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區,而中西部地區明顯的發展滯后和不足,通過“一帶一路”的戰略調整,中西部將是一個新的發展出路,例如進行產能合作、棉紡織工業和產業用紡織品。
“尤其是新疆地區,對我們國家來說是‘一帶一路’的核心地區,也是亞歐大陸的一個中間地帶,而且國家為了新疆的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,國務院專門發文在新疆要大力發展紡織業來促進就業,而且還給了很多政策支持,我想這些政策有利于新疆發展紡織業,尤其是服裝業。”孫淮濱說。
在海外投資方面,伴隨國內人工、環保、土地等成本上漲,目前行業內海外投資已經由服裝向產業鏈上游紗線、染整等領域蔓延;也開始從小企業為主,發展到現在不少大企業也開始海外布局,向國外轉移生產基地。
互聯網+改變行業形態
互聯網通過電商的模式早已改變傳統的紡織行業,但之前僅僅是在銷售環節。工業和信息化部消費品工業司紡織處處長曹學軍表示,互聯網對紡織行業帶來了重大機遇,大力推進紡織行業與互聯網技術的融合發展,這是今后紡織行業轉型升級的重要任務。“從目前制造業與信息化融合發展的現狀來看,與德國工業4.0系統相比,我國紡織業是在追趕3.0,試點4.0的階段。”
未來的方向是,在紡織行業大力推動互聯網、信息技術與紡織行業的融合發展,提升行業協同創新、精準制造、精細管理的水平,優化供應鏈,推動紡織行業向高端化、智能化、綠色化、服務化轉型。
同時,互聯網將推動紡織制造向服務化延伸。紡織企業推廣應用互聯網過程中,衍生出信息系統以及系統化解決方案的供應商,形成企業新的增長點,為企業拓展核心業務提供更好的服務。